第九届全国针织科技大会专题报道
4月9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第六届第八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在浙江海宁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海宁市科学技术协会、海宁市科学技术局、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联合承办。
出席本次会议的来自协会的领导及嘉宾: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东华大学副校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会长陈南梁,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赵洪,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林光兴,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秘书长何华勤,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顾问王智,江南大学经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蒋高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胡东梅,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佩华。来自海宁市的领导有:中共海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姚建新,海宁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张峻,海宁市科协主席金继光,海宁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周文俊,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章如强,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沈一涛,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范仲飞以及会员单位代表、行业相关人士、媒体代表等近260人。
中共海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姚建新在致辞中指出,海宁是人文荟萃之城、产业兴盛之城、国际品质之城、文明幸福之城。近年来,海宁聚焦城市国际化,打造国际化中等城市。为了国际化品质,加强城市建设,引进优秀人才。改革开放40年来,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皮革、经编、家纺“老三篇”向时尚产业、纺织品新材料领域迈进,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三篇”向产业集群扩张提升,泛半导体、大健康、人工智能细分领域“战略三篇”突破性发展。
姚建新认为,通过本次会议,希望海宁的企业了解最新的行业形势,掌握最新的技术、工艺、产品和研发成果。通过和行业精英的沟通,促进业内企业之间的交流,加强产业链之间的合作,提升经编产业发展层次,促进经编产业向品智制造、高质量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强调,纺织工业这七十年,从小到大再到强,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按制造业效率或人均计算,科技供给的力量还远远不足,技术上需要有革命性的突破。纺织工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作为制造业的母亲产业,这是责无旁贷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201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是2.13%,纺织+服装+化纤的创新强度是0.69%,科技创新领域,所占比重太小。作为中国的纺织工业,要加大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
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制定的科技发展纲要上,主要立足五个方向:第一:高性能纤维,包括生物基纤维,代表了科技发展水平;第二:高性能的产业用纺织品,代表了利润的增长;第三:智能制造,包括针织在内;第四:高端装备;第五:标准。其中,标准是引领行业成果化的重要支撑。标准的制定也要转变观念,由政府主导的标准往市场、企业标准方向发展。当前,经济战、贸易战已经和国家战略密不可分,怎么打好组合拳,集中优势来创新科技发展,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李陵申建议,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要持续发力,希望针织行业继续引领纺织科技发展,推动纺织科技强国的建设。
此外,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章如强,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赵洪,江南大学经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蒋高明,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胡东梅,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林光兴,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秘书长何华勤均发表讲话。
浙江同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定向邀请对象,参加了“短纤纱经编产品研讨会”,另外来自原料企业、纺机企业、织造企业、染整企业、品牌企业以及行业协会、院校的近5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针织科技大会的主题是“融合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科技、绿色、时尚三位一体的新定位已成为针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信息化与传统纺织工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针织行业的创新发展。会上,“印染”、“纬编”、“经编”三个版块进行了分论坛专题研讨,来自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技术、工艺、产品及研发成果内容分别进行分享和介绍,内容如下:
类别 | 题目 | 汇报单位 | 汇报人 |
印染专场 | 棉针织物染色流程如何达致绿色持续染整 | 中国恒天立信国际有限公司 | 王仁贵 董文震 |
长胜科技-突破传统以印代染的转移染色技术 | 长胜纺织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 赖彦男 | |
涤纶织物污水印染成套技术工艺和装备 | 常州安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庄嘉烽 | |
棉纤维织物热转移印花工艺技术 | 北京三丽科技有限公司 | 窦国平 | |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 江苏新瑞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武丰才 | |
纬编专场 | 低温常压可染涤纶纤维及应用性能介绍 | 北京服装学院 | 张大省 |
国内外毛针织行业的生产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西安工程大学 | 孟家光 | |
涡流纺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秦涛 | |
针织大圆机发展前景与趋势 | 浙江同辉针织科技有限公司 | 印平 | |
纬编高档提花装备的开发与应用 | 江苏润山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陆益健 | |
两面提花机38’’×20G×60F纬编机在床品面料开发中的应用 | 惠安金天梭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倪荣林 | |
斯托尔针织车间智能化解决方案 | 香港中大实业有限公司 | 陈玉娥 | |
一种新型多功能动物蛋白纤维针织关键技术 | 上海帕兰朵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方国平 | |
2018年纺织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针织印染智能车间示范项目 | 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 王俊丽 | |
经编专场 | 美丽诺羊毛在经编领域的应用 | 国际羊毛局 | 朱梅 |
涤纶短纤及天丝纱线在经编领域的应用 | 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张寿荣 | |
功能性锦纶产品介绍及应用 | 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 | 金志学 | |
功能性长丝产品介绍及其应用 | 无锡金通高纤股份有限公司 | 钱琦渊 | |
棉经编织物生产关键技术探讨 | 江南大学 | 缪旭红 | |
经编面料技术进展 | 东华大学 | 刘燕平 | |
鞋面用纺织品的发展趋势 | 福建普斯特服饰有限公司 | 潘得林 | |
多功位贾卡原理设计及产品开发前景 | 武汉纺织大学 | 邓中民 | |
短纤纱经编整经装备的开发与应用 | 江苏射阳杰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胡卫红 | |
经编智能制造初探 | 浙江周氏新材料有限公司 | 陈寒煜 | |
物产经编供应链生态平台实践交流 | 浙江物产经编供应链有限公司 | 沈国军 |